2022-12-25 19:05:33来源:七考网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关于夏至的诗句古诗大全(夏至的诗句)是什么意思,其实他的意思是非常简单的,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夏至的诗句古诗大全(夏至的诗句)相关的一些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相关资料图)
夏至就要到了,对于夏至的古诗诗句了解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些夏至的古诗诗句。下面是由七考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夏至的诗句古诗大全”。
(一)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二)
《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自然更叠,四时交替,从不停歇。在今天这天炎暑热的时节,还好,天还有一丝阴。
(三)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四)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一)
夏至后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二)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三)
《田家苦》宋 作者:章甫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工,忧雨忧风愁杀侬。农商苦乐元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四)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1.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2.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3.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夏》
4.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白居易《思归》
5.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杜甫《夏夜叹》
6. 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张炎《疏影·咏荷叶》
7.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8.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9.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初夏》
10. 微雨过,小荷翻。——苏轼《阮郎归·初夏》
11.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12.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3.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14. 窣窣珠帘淡淡风,香里开尊俎。——葛立方《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15.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2. 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元鹏《山中四咏》
3.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4.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5.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司马光《客中初夏》
6.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7.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8.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戴敏《初夏游张园》
9.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李白《夏日山中》
10. 秋分摘番椒,夏至区紫笳。——郑珍《黄焦石》
11. 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白玉蟾《赠潘高士二首·冬至炼朱砂》
12. 桃暗柳明终夏至,菊凋梅褪又春回。——关汉卿《杂剧·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13.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14.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15.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