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七考网 > 教育 > 学习 > 对学术不端零容忍 严厉惩罚让部分人惴惴不安  正文

对学术不端零容忍 严厉惩罚让部分人惴惴不安

2019-04-18 09:04:59来源:中国青年报

最近,清华大学公布新修订的《清华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规定实施细则》,对学术不端行为给予更严厉的惩罚:学位论文抄袭一经发现将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课程作业、实验报告等抄袭严重的给予警告以上、留校察看以下处分,且撤销奖学金、推荐免试研究生等一切资格。

清华并非此种“雷霆手段”的首创者。教育部在去年、今年年初先后颁发《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明令取消清考、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对学术不端零容忍。随后,多所高校相继曝出让不合格学生退学、延期毕业的消息。

猛药去疴的背后,是接连曝光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这一方面得益于自媒体对学术阴暗面的监督力度加强;另一方面体现出公众对更加公开、透明、诚信的学术界的期盼。

严厉的惩罚让部分人惴惴不安,也引发了诸如“平时作业的学术规范有必要这么严格吗?”“为什么毕业这么难?”等疑问。殊不知,重罚学业不端行为,大大提高了注水舞弊的成本,不光对大学学风、学生品德有好的引导作用,更能提升高校内部竞争的公平程度。对学生而言,课程论文与成绩紧紧挂钩,而后者又和升学、奖学金、工作机会存在紧密关系。

如果不加大监察、惩罚力度,就会有人走捷径“刷分”。例如,抄袭往届生优秀论文、请学长学姐代笔等,从而损害多数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的权益。更严格的学术规范让真才实学者获得更多机会,让滥竽充数者受到淘汰和惩罚,契合人才选拔、流动的机理。因此,身边大多数同学对更严格的学术规范十分欢迎,认为这一机制能过滤投机取巧之人,让自身能力获得更充分的展示空间。

长期以来,社会上一部分人形成了对大学“严进宽出”的印象,似乎小学到高中寒窗十载,只为大学一朝轻松乐逍遥,老师、家长也常常以“现在苦一苦,上大学就轻松了”之类说辞来劝孩子,从而逐渐形成轻视大学教育的思潮。而这一套更严格的体系,正是指向那些期待“混文凭”的学生——将他们逼出舒适区,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校而言,严格的校规校纪、严谨的学术风气、公平的竞争秩序也是百利无一害。据我所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双学位项目对任何作弊行为零容忍,一经发现即取消学位证书。曾有学生因作弊被取消学位,其父母连夜赶来北京求情的故事,据说凄苦万状。讲这个故事的老师也唏嘘不已,但他坦言,这种“无情”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强大震慑作用,也维护了整个学院、学校的声誉。

还有人认为,高校的“重拳”“猛药”对人才培养未必有好处,因为严格的学术规范会让学生投入过多时间在学习上,用在创业、课外活动、实习上的精力就会大大减少,不利于多层次人才的成长。持此种论调者弄错了学术规范的地位:原创、诚信并非高要求,而是基准线。

对于那些职业规划比较明晰的学生,达到课程基本要求,是顺利毕业的前提。对于踏实做学问的学生,更要在规范基准线之上评价其学术能力。

标准提高了,惩罚加大了,作弊减少了,教育体系才能对不同人才进行更精准的筛选,提高硕士、博士等项目的运行效率和含金量,混文凭、学历镀金的怪象也就无所遁形了。

我们在为“严进严出”的大学改革欢欣鼓舞时,还需注意此类大学管理规范的可操作性。学位论文容易查重,但平时作业、课程论文如何查重?特别是如何发现抄袭往届学生作业、论文,或其他课程学生作品的行为?只有实施细致的监察方法,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相关内容:

同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