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8 16:15:01来源:中公教育
[热点背景]
数月前,一则“全国公交正式成为中国失联儿童守护车,孩子走失后,可以就近向公交车司机进行求助”的消息传遍网络,但后来经多方证实,该消息并不属实,然而谣言背后的需求却并未因此消失。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公交分局联手当地6家公交企业推出了类似项目,旨在为走失的老人、儿童提供帮助,全市共4900多辆公交车、7900余名驾驶员和管理人员投入到该项目中。(摘自《北京青年报》)
[命题预测]
近日,某市公安局公交分局联手当地6家公交企业推出了“守护车”项目,旨在为走失的老人、儿童提供帮助,全市共4900多辆公交车、7900余名驾驶员和管理人员投入到该项目中。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老人、孩子走失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一大难题,通过《亲爱的》、《失孤》等影片,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孩子走失是家庭最大的灾难,由于找寻走失者难度大,最终导致家庭支离破碎。找寻走失者关乎家庭的幸福安定,关乎国家的和谐稳定,所以,对于某市让公交车成为走失者的“守护车”的做法,为走失者提供了帮助,符合走失者家庭的需求与期待,提升了社会的温度,是城市管理者回应民生关切的顺势而为,这种创新之举值得点赞。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走失者数量仍然庞大,据非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30万左右的失踪儿童,而且大部分儿童走失之后,找回来的几率仅为0.5%,而老人走失数量每年更是高达50万人。儿童或老人走失之后,虽然可以通过报警以及张贴寻人启示来寻人,但是由于人力不足以及搜索范围太广,搜索难度大,找寻成功率低。在此背景下,某市公安局的做法就相当于“及时雨”,有效解决了搜索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帮助更多走失者家庭找寻走失者。公交车成为“守护车”有以下几大优势:一是覆盖面广,人群接触面广,在城市空间的分布密度大,成功寻找走失者、拐卖者的机率大;二是,改造成本极低,只需要加贴特制的提示标识、随车配备专门人员、对司机和管理人员进行简单培训,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可以说是花了小钱办大事;三是号召力强,可以动员群众参与,激发群众的助人为乐的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提升公交车的信任度与形象,改变群众对公交车司机的片面认知,让公共资源更深入的共享。所以说,这一举措值得推广,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再次团圆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个市民的衷心期盼。
但是,成功寻到人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如何避免儿童或老人的走失更需要关注。面对如此多的走失事件,必然有家庭照看不当的问题,但是也有宣传引导不足的问题。并且找寻走失者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守护者越多,走失者更有回家的希望。要达到减少走失率和提高找寻成功率的双重目的,我有如下的建议:
首先,提高市民防范意识,有效避免走失。一方面要加强容易走失的儿童和老人的安全意识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导、多加叮嘱、告知防范措施等;另一方面家庭要提升防范意识,照顾好儿童和老人,保持警醒,以免走失。
其次,提升“守护车”人员的责任意识,让“守护车”发挥实效。一旦成为“守护车”,身上就肩负重担,责任意识才能保证真守护,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培训,提升责任意识与道德素养;另一方面也要出台激励措施,激发“守护车”的守护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再次,强化社会宣传,汇聚社会群众力量。多一个守护者,多一份希望,多一份温暖,真正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集众人之力守护儿童和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