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5 17:25:08来源:中公教育
热点背景:
2018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教育部等九部门给全国中小学生送来了一份新年大礼,即《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减负措施》的下发时间意味深长,表明国家相关部门从2019年起要在中小学生减负问题上迈出新的一步。“减负三十条”包括四个方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管理监督。可以说是对中小学生从学习到生活,从课余活动到课外辅导,都进行了约束和控制。教育部门希望以此举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彻底排除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题目预测:
中小学实行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一直是我国教育部门的目标。但从现今的效果看,孩子们在校时间短了,参加课外辅导的时间长了;老师的负担轻了,家长的负担重了。2018年年末,教育部又出台了“减负”新措,进一步表明“减负”决心,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减负教育”年年提,“减负”措施年年都在发布,但往往是东边减负,西边增负,不仅没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得到改善,反而给家长徒增了各种各样的负担。18年年末教育部门出台的“减负三十条”,既代表着政府在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这方面的决心,同时又对中小学校今后的教育定位和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应试教育的弊端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凸显。“中国式教育”单方面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第一,限制了学生的多样性发展。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一样,更不会有两个同样的人。而我们却在朝着这个错误方向而努力,最终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符合社会需要,从而导致了更大的社会矛盾。第二,摧残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被过重的学业负担压迫,没有好的睡眠,生活中缺乏快乐的时光,这种过重的学业负担往往会让青少年的性格发展出现偏激的情况,而性格烙印往往伴随人的一生,人格的不健全比知识的匮乏更可怕。
虽然我们在不断为中小学生“减负”,例如2018年出台的“延迟8点半上课”或“三点半放学”等等,看似给学生补充了课余时间,减少了学习负担,但实际上却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毕竟孩子即使不在学校上课,还有各种补习班、家教等等,学生的学业负担并未减轻,家长的钱包却是薄了不少。
因此,“减负三十条”的出台意义重大。
第一,它明确要求学校在师资质量、作业布置、课程学习等方面严格要求和规范,并且标准有量化,具有可操作性,使老师在操作上、学校在管理上都有规可循。并且如若违反规定之操作,有明确的规定予以惩处,在这一点上能够保证政策的可执行性。第二,它同时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办学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意见。这一规定有利于对于泥沙俱下的校外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清理和管理,使学生在走出学校之后有更干净的环境进行补充学习。最后,它强化了政府的责任,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手段真正能为教育减负保驾护航。如督查责任、教育引导责任等。
“减负三十条”要从理想变为现实,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第一,学校方面,当今的学校不可能不要成绩,但一定要牢固树立“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而不是“向二十四小时要质量”的理念,追求绿色升学率。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学生作业负担监测机制,适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作业量、教师布置的作业与批改的作业进行比对,并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二,对校外辅导机构的管理方面,一抓办学场所的规范,确保学生的安全。二抓师资聘用的规范,既要求培训机构所聘教师都持有教师资格证,又要严格禁止在职教师到培训机构任教。
第三,政府方面要做的是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只有优秀的教师才会有优质的教育,优质的教育才让减负这一目标有实现的可能。政府的教育督导部门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督导检查或引进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将各校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向社会公布,让家长对各校的办学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从而理性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