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出台 预计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

2018-04-13 10:29:00 来源:

4月12日,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

三段九级:构建多层级能力指标体系

量表以语言运用为导向,将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三个阶段,共设九个等级,并对各等级的能力特征进行了全面、清晰、翔实的描述。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介绍,为使量表符合我国国情、教情,三段九级的确定是基于对全国28省、1500多所学校、16万师生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并参考了现有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以及分析社会需求后进行划分的。

量表共有86张能力表格,包括1张语言能力总表、8张分技能总表、8张自评表以及69张分技能表格。记者看到,能力总表包括语言能力总表,以及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组构能力、语用能力、口译能力和笔译能力等8方面的分技能总表。这其中,笔译和口译能力量表填补了国内外语言能力量表尚未包含翻译能力的空白。

在对这种多层级的能力指标体系进行说明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专家组成员刘建达表示:“量表描述英语能力的连续状态,每位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量表以“能做”的方式来描述,比如,语言能力总表对“一级”的描述为,“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简单语言材料,识别相关活动或身边事物的基本信息,理解基本词语的含义。能用基本的、简短的话语与他人交流,互致问候,相互介绍或描述、陈述身边事物的基本信息,以及表明态度等,有时借助重复或手势、表情等非言语手段。”

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认为:“量表的制定具有基础性、引领性和整合性特点。”

“量同衡”:打破不同考试壁垒

据了解,当前我国外语考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有外语考试项目多,标准各异,考试级别概念不清,不同考试之间成绩不可比,不利于用户理解使用,不利于促进科学选才。二是考查内容不全面,考试对外语教学的积极导向不足。各学段的考试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存在内容重复或断档情况。这些都不利于促进教学连贯有序地开展,不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三是我国外语考试的国际认可度不高,不利于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改变现有考试不全面、不系统、不衔接的局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准、功能多元的外语能力测评标准和考试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科学选才,服务于外语教育教学发展,促进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姜钢表示。

作为外语测评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量表的制订旨在为各类英语考试提供科学的能力指标体系和准确的能力标尺,发挥“量同衡”作用,使考试设计更全面、系统,使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为不同学习成果的沟通互认提供依据,促进各学段衔接,推动外语教育连贯有序发展。

在英语测评方面,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专家组成员韩宝成评价认为:“量表可提升考试质量,推动国内外考试的对接与互认,促进多元评价的发展。”具体为“为各类考试的内容设计、试题命制、评卷及成绩报告提供科学的能力测评标准;为国内外考试提供衔接定位的统一标尺,提升考试的可比性,推动国内外考试的对接与互认;为英语教学的过程性、终结性等测评方式提供能力参照标准,促进多元评价的发展。”

据悉,教育部考试中心已与英美签署协议,启动雅思、托福等考试与中国量表的对接研究。

互补互促:对接教、学、测

那么,量表与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有何关系?

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这一问题,曾参加基础教育英语课标修订的王守仁解释道:“量表与课标同向同行,互补互促。”量表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等目标上与课标等教学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在语言关键能力上充分对接各学段教学要求,而且量表中语用能力、认知能力的描述语对英语教学起到引领、导向作用,即我们的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从具体功能而言,量表与课标的不同体现在,课标是针对某一学段制定的教学纲领,对教学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而量表是面向各类学习者的测评参照标准,主要通过在考试应用中发挥检验能力水平的作用。

据了解,量表不是教学大纲,也不是考试大纲,其九个等级并不是对学生的强制性要求。同时,量表能帮助语言学习者进行英语能力的自我诊断,发现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设定学习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外语学习更加个性化。

姜钢表示,如何在接下来的教、学、测中应用量表,需要教师和考试工作者依据具体情况决定。教育部考试中心正着手在量表的基础上研发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为减少重复考试、提升考试系统性奠定基础。目前主要考虑配合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面向社会需求较旺盛的高等教育阶段开发考试。(记者 柴如瑾)